EVO视讯从政策面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体系     |      2024-06-06 20:03

  EVO视讯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聚焦职业教育领域教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

  为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整体政策轨迹而言,呈现出政策出台日益密集、政策高度显著提升、政策力度逐渐加大、政策指标逐步清晰的特点。

  作为政策概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即兼具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教师。“双师型”教师从学术概念变成政策概念最早出现在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政策内容正式出现在1998年国家教委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随后,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标志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演变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内容。

  作为重大工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简称《计划》),这是首次聚焦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具有国家工程性质的教师政策。《计划》的政策目标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确立了培训教师、建设基地、建设专业点、开发课程和教材、聘请兼职教师、企业实践、建立工作室和提升校长能力等8个政策要点,并按照5年一个周期的方式推进。《计划》(2011—2015年)对整个队伍的培训过程进行了整体布局。《计划》(2017—2020年)在此基础上突破较大,不再以具体培训人数为年度目标,培训对象从部分变为全体,拨款方式和经费流转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计划》(2021—2025年)在政策方向上从横向普及转向纵向延伸,更加强调政策目标实现的质量,在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和名师示范3个政策点上集中用力,以平面铺开、重点突破的形式来攻克政策推进中的痼疾。

  作为战略要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战略要点。2018年1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12条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10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从专项政策的角度集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政策规划,提出的“职教师资12条”从标准体系、基本制度、管理保障机制、具体举措4个层面对职教教师队伍进行了战略层次的安排。随后在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都将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教改革的重要支点。

  一系列政策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既相互衔接又逐级递进,既为我们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框架,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政策执行经验。

  分层分级分类统筹推进。建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培养培训体系,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等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规划,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

  技术和功能指标灵活调整。“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任务的描述方式采用技术指标。《计划》(2011—2015年)中任务的表述为: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而《计划》(2017—2020年)任务的表述为:以功能为指向“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级培训,带动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技术指标明显有数字的要求,功能指标有作用和意义的要求。在实际政策文本中,两者要根据形势调整。

  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规范用力。1999年开始,教育部逐步建立起100家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各省建立了400余家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基本构建起了职教师资培训保障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明确项目申报单位的资质要求,或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项目资质单位,有效保证了项目培训质量。从专家视导调研走访基地来看,国家级基地的培训模式、培训管理的规范性明显高于其他机构。

  主动的政策反馈及时有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举办职业院校教师研修班,详细解读了《计划》(2017—2020年),交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验。研修班学员充分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的背景、路径、规则、方法、流程,广泛交流了工作方法和经验,对项目精准实施起到了良好作用。

  2012—2021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双师型”教师达到46.53万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从2010年的26%提升到2019年的34.47%,但是距离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的目标仍然有较大距离。政策执行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难题。

  产教融合艰难,校企尚未形成合力。职业教育需要持续、深入跟踪各行业职业人才需求数据,职教教师需要不断根据行业前沿进行专业化提升,职教教师的发展需要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与融合。当前职教师资培训模式与产业发展没有紧密结合,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总体来看,职教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跟不上产业人才专业化的需要,如何维护和开发教师与职场的关系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

  省级统筹能力薄弱,资源调度力小。随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中高职专业调整频繁,部分区域战略新兴专业、特色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往往一个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只有1—2所学校有,这就导致严重缺乏能够授课的教师,教师继续培训难度也很大。

  招投标的政策工具,增加了政策执行成本。目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项目大多数采用招投标方式来确定年度培训承担机构。招标机制的要求需要各参与基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资金标书的采购、制作、邮购以及到现场参与投标,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投标保证金,导致很多职教基地因为投标环节过于烦琐而放弃。项目组织机构为满足各地职业院校培训的需求,需要对各校进行前期需求调研等工作,整个招标过程包括需求调查、项目经费分解、组织招投标(申报)、评审、公开公示EVO视讯、发布等多个环节,导致招投标进行周期长,实施完成率较低。仅2017—2019年就有近1.6亿元的资金没有按时下拨或完成培训。

  习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为我们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指明了方向。

  以工程形式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计划。工程具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规划,有利于保持“双师型”教师始终处在政策议程热点之中。《计划》的实施初期EVO视讯,我们采取了“长期专项+年度实施意见”的方式统筹推进,强调年度量化目标和部级统筹管理,为2015年成功完成所有既定《计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后期改为全员培训后,部级不再针对年度专项发文,年度专项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开始弱化。下一阶段,建议在充分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计划》的年度实施意见引领,分解年度实施目标,把《计划》作为当年统领所有职教师资素质提升政策的抓手,通过年度《计划》,扎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高端引领示范来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努力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最前沿,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是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根本要求,要站在前沿,必须有一支职教先锋队。未来政策应更注重“国家工匠之师”来引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分级打造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职业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及企业实践基地的高平台、职业教育教师国家级示范培训项目,造就一支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国家级“工匠之师”队伍EVO视讯,然后通过这支队伍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以“部级调度”来平衡“区域作战”的力量。省级统筹实施的模式无法解决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特殊领域人才缺失以及多元性资源供给等问题。下一步,政策应加大部本级的示范引领支持,实施分层项目实施机制。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仍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实施,各地根据项目设置和安排指导职业院校限额申报。其他国家引领项目由教育部提出整体规划,各地具体组织实施。同时,教育部建立跨区域培训组织协调机制。设立专项调剂基金,对于单个省份难以组织而全国能组班的专业项目,通过上报教育部,由教育部遴选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优质资源,采用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的形式开展培训;对于职业教育薄弱地区特殊培训需求,遴选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或组织职业教育专家团以送培到校(地区)、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定向培训。

  以“校企合作”作为政策攻坚核心。职业教育与产业链发展紧密结合,深知行业前景、技术、风险、关键,也深知企业发展的需求、规模、节奏和周期,才能培养更有质量的技术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双师型”政策未来实施重点在于调整校企合作的结构和机制,结构上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支持力度,机制上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一方面“引智”,打破企业教师发展通道的壁垒,确定“不同系列、同级职称视同”的职称晋升原则,为高水平企业教师的引进提供条件,壮大职业院校产业教授队伍。另一方面“培技”,提高教师企业实践“实效”,采取“顶岗实习”的实践形式,企业专家技能考核的评价方法、基于实践设计课程的应用路径,切实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所级项目《新时代教师地位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YJ20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