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视讯《常州市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方案(2025-2030年)》 政策解读

  师资体系     |      2025-04-02 16:51

  EVO视讯《常州市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方案(2025-2030年)》 政策解读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常州实际,市教育局起草了《常州市全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将政策解读如下:

  到2030年,全面实现常州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更加优化、适应性更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职业本科教育为牵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更具成效,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具优势,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常州经验”,为建设教育强市、产业强市,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常州实践贡献力量。

  《行动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主要行动和保障措施三个章节,其中“主要行动”分为八个部分、25条。

  第一部分“实施党建引领固本行动”方面,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打造职业教育思政教学品牌,培育建设3-5个具有市域特色、全省有影响的思政教学品牌和10名左右思政教学名师,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建设10个左右劳动教育基地,把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二部分“实施职普职技融通强才行动”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每年接收普通中小学参与职业活动不少于6万人次,优化调整中职专科“3+3”、中职本科“3+4”、五年制高职本科“5+2”、专科本科“3+2”“4+0”等省级现代职教育体系招生规模。适度扩大五年一贯制高职招生规模,探索五年制高职与普通高中职普转换、学生多元选择的有效路径。加快推进职技贯通培养,支持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其与在常本科高校合作开展本科技师贯通培养,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提高培训成效在院校综合考核和项目支持中的评价占比。

  第三部分“实施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健全产教融合政策制度,允许职业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建设100家左右市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逐步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建设5个左右专业化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强20个左右重点产业学院,高水平建设10个重点市级市(县)域产教联合体,高标准建设10个重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逐步建优产教融合新型载体。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学徒制和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15个,支持中车集团设立并建强常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推动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四部分“实施科教融汇集聚提能行动”方面,提出了建成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30个以上,加快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推动更多“双创”成果转移转化。每年遴选1000名左右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在高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双岗互聘”,实现“双岗互聘”与“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有机衔接。发挥“龙城科创学院”“产科教联盟”在成果展示、技术对接、人才匹配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做优做强产科教融合平台。

  第五部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创建2-3所江苏省高水平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支持1-2所优质职业学校申报国家“双优”计划,1-2所优质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整合办学资源升格高职院校,每年新增中高职结对“揭榜挂帅”项目10个左右EVO视讯。新增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4个左右,推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具有鲜明信息特色的职业技术大学,支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3所满足条件的国家和省“双高”计划学校申本创大。支持1-2所高校转型建设省内领先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国家级一流核心课程、在线部左右,开发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00个。

  第六部分“实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优行动”方面,提出了新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库和30个左右市级教师优质实践基地,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0%以上,培养10名省级以上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遴选建设2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30个左右市级以上名班主任工作室,加快培养领军人才和职教名师EVO视讯。新增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2项以上,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00%通过验收。

  第七部分“实施职业教育数字转型增效行动”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3-5所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省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建设在线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新型数字教育资源30个以上,校企共建一批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和5个以上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数字教学新生态。建立数字化评价平台,支持第三方机构围绕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开展质量评估,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评价,实现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智慧化、多元化。

  第八部分“实施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增值行动”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年均产学研服务企业1500家以上,实施教师产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50项以上。持续加强对社会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服务,职业院校每年社会培训人次达在校生规模的1倍以上,实施“青春留常”行动,确保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留常就业参保率超50%、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常就业参保率超35%,提升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支持在常职业院校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发输出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不少于10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职教出海品牌项目3个以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行动方案》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的积极行动,也是常州职业教育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适应性的关键举措。《行动方案》围绕常州“一主一区、一极三轴”总体格局,明确了我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对我市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产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打造“职普协调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科教集聚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生态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支持电线